8月13日上午,宿松縣華亭鎮婦聯、司法所舉辦“構幸福家庭 促社會和諧”主題宣講活動。活動通過“理論宣講+案例分享+互動答疑”的形式,吸引周邊群眾80余人參與,以“小家庭”的和諧助推“大社會”的穩定。
聚焦“家”主題,傳遞幸福“方法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幸福家庭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巾幗宣講員結合地域實際,從“家庭關系調適”“家風傳承”“鄰里互助”等角度切入,強調“構建幸福家庭既要靠‘小家’成員的用心經營,也需要‘大家’的支持引導”,號召全鎮家庭以“小和諧”匯聚“大文明”。
振興學校心理指導師帶來《新時代幸福家庭的“三把鑰匙”》專題講座。從“溝通、陪伴、責任”三個關鍵詞展開,結合農村家庭常見矛盾——如婆媳關系緊張、親子教育焦慮、代際觀念沖突等,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方式,現場傳授“非暴力溝通技巧”“親子共成長方法”“隔代教育共識達成”等實用技能。“原來和婆婆吵架是因為我沒聽懂她的‘話外音’,今天學會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溝通公式,回去試試!”村民何大姐邊記筆記邊感慨。
融入“法”元素,筑牢家庭“防護網”
針對農村地區婚姻家庭糾紛、未成年人保護等問題,該鎮司法所負責人以《民法典與家庭幸福》為題,重點解讀了婚姻家庭編中“夫妻財產約定”“贍養義務”“反家庭暴力”等條款,并結合近期調解的典型案例——如“因彩禮糾紛引發的離婚矛盾”“留守兒童監護缺失問題”——以案釋法。“家庭矛盾不能靠‘忍’或‘吵’,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才能讓家更穩。”
該鎮婦聯負責人還圍繞“家風傳承”分享感人故事:“我們鎮破涼社區的李大爺家,三代同堂60年沒紅過臉,秘訣就是‘大事商量著辦、小事包容著過’;五谷村的‘最美婆婆’張阿姨,把兒媳當親閨女,帶動了整個村民小組的鄰里互助……”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幸福樣本”,讓現場群眾感受到“好家風”看得見、學得來。
互動“零距離”,激發參與“內動力”
活動現場設置了“幸福家庭承諾墻”,居民們紛紛寫下“每天陪孩子讀半小時書”“每周和父母通一次電話”“不參與鄰里閑話是非”等具體承諾;“親子默契大考驗”“婆媳角色互換體驗”等趣味環節,更讓參與家庭在歡笑中反思相處之道。“以前總覺得‘幸福’是大事,今天才明白,一句暖心的話、一次主動的幫忙,都是幸福的開始。”村民劉先生和妻子在體驗環節后相視一笑。
此次宣講是宿松縣華亭鎮將開展“家庭教育進網格”“矛盾調解志愿服務”等常態化活動,推動形成“以德治家、以愛暖家、以法護家”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