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畫
入冬以來,我國呼吸道疾病呈現高發態勢,部分地區出現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個別不實信息趁機傳播擴散,誤導公眾認知,一旦患者輕信則可能貽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整理了關于呼吸道疾病的系列謠言及有關專家和機構對此做出的澄清,幫助大家知曉呼吸道疾病的基本常識,做好健康監測及預防措施。
謠言一:呼吸道“新病毒”來了
真相:未發現新病毒或細菌導致的新發傳染病。
網傳所謂的“新病毒”實際上是合胞病毒,它在今年夏季就已出現過,并非新的病毒。據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體引起,未發現新病毒或細菌導致的新發傳染病。我國本輪呼吸道疾病的高發也引發世衛組織的關注。根據現有信息,世衛組織未發現任何異常或新型病原體,也沒有發現異常臨床表現。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和接觸被病菌感染的物體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是世界范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我國尚無上市的合胞病毒疫苗和特效治療藥。合胞病毒可以重復感染,也易發生家庭傳播,在暫無疫苗和有效藥物的情況下,應通過加強個人防護等措施預防感染。
謠言二:本輪呼吸道疾病是新冠復陽
真相:上述說法不實。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持續上升以流感為主,此外還與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
針對本輪呼吸道疾病高發情況,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分析,可能由于3年疫情防控,人體對外界呼吸道微生物接觸比較少,相對的抵抗力和免疫耐受變差了。疫情防控常態化后,人體再去接觸這些病毒,就容易出現一些呼吸道癥狀。
謠言三:支原體肺炎就是新冠變異
真相:網傳“支原體肺炎就是新冠,只不過換了個名稱”的說法有誤。
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表示,支原體和新冠在生物進化中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一個屬于病毒,一個屬于支原體,它們之間的差異遠遠超過“人類和蒼蠅”之間的差別。人類在20世紀初就發現了支原體這種微生物,直到20世紀末期才確定它是一種病原體,而新冠病毒在2019年末才被大家知曉。
謠言四:病原體疊加感染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病情
真相:上述說法不準確,不能簡單地以“疊加即加重”作為統一的結論。
專家表示,有些呼吸道病原體可能和人體共存,因此臨床上會出現兩種及以上病原體被檢出來的可能,但這種情況不一定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只有通過臨床醫生的綜合分析,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才能準確評估疊加感染對病情的影響,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謠言五:面對各類呼吸道疾病,接種疫苗沒用
真相:“接種疫苗無用”的說法是謠言。
12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冬季流感疫苗接種健康提示》,明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降低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風險的經濟、有效手段,可以顯著減少流感帶來的健康危害和醫療機構的診療壓力。
針對“流感已經進入高發季,現在接種疫苗是否還來得及”的問題,“健康提示”中明確指出,盡管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機是在流感流行季到來之前,但在整個流感流行季內都可以前往接種點進行接種。這樣既直接保護自己,也間接保護尚未接種的家人。
謠言六:入冬不建議使用加濕器,會引發肺炎
真相:不定期清理加濕器或導致呼吸道感染。
有媒體報道稱,河南某醫院兒科曾接診了一位五六歲重癥肺炎患者,原因是家中加濕器沒有及時清理,造成呼吸道感染。
對此,專家提醒,加濕器使用不當,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疾病,醫學上稱之為“加濕器肺炎”。但“加濕器肺炎”并不是加濕器的“鍋”,而是使用不當所致,如加濕器未及時清潔、加濕時間過長、加濕器使用的水質不好,都可能讓細菌病毒在加濕器內聚集,并被吸入呼吸道。大多數“加濕器肺炎”患者可在脫離加濕器后自行好轉。
謠言七:孩子感染后,喝梨水能治咳嗽
真相:一咳嗽就吃梨是誤解。
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頻繁咳嗽,不少家長認為只要是咳嗽,都可以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對此,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周紆表示,一咳嗽就喝梨水潤肺,或者吃川貝蒸梨來止咳,不但不能起到潤肺作用,反而會傷肺生痰。梨和川貝均為寒涼之物,寒性咳嗽和脾虛型咳嗽均不能用。
即使是熱性咳嗽初期,只要存在咽癢、鼻塞等風邪的表現,就不適宜喝梨水或者吃川貝蒸梨。到了中后期,屬于燥熱傷陰或者肺陰虧耗時,才可以少量食用,而且還要注意脾胃功能有沒有損傷,否則也要慎重。
至于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的咳嗽是寒性還是熱性,要根據醫生的診療結果判斷。
謠言八:支原體感染可通過檢測盒自測
真相:自行在家完全沒有辦法檢測。
近日,肺炎支原體檢測盒在電商平臺熱銷,有人擔心去醫院可能會交叉感染,所以囤檢測盒備用。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慧娟表示,支原體檢測試劑盒其實是針對醫療或科研機構使用的,需要專業人員操作,“自行在家完全沒法用。要確定是否為支原體肺炎,只能去醫院就診,進行檢測”。
謠言九:兒童感染肺炎支原體就會得肺炎
真相:侵入下呼吸道才可能得肺炎。
近期,兒童支原體肺炎頗受家長關注,有家長擔心孩子感染肺炎支原體后會得肺炎,出現白肺。對此,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荃表示,不是所有的支原體感染都會發展為肺炎,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屬于輕癥,沒有出現支原體肺炎。只有肺炎支原體侵入人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現支原體肺炎。
而“白肺”的癥狀和嚴重程度都與支原體肺炎不同。有的支原體肺炎患兒,肺部影像上顯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個肺葉或一個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氣道阻塞物或肺內炎性滲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葉大多都是正常的,并不是醫學上所說的“白肺”。
謠言十:網傳“支原體三件套”很管用
真相:不建議自行給孩子吃藥。
隨著各地感染病例增加,“阿奇霉素+布洛芬+愈酚甲麻那敏”的搭配在網絡熱傳,有不少家長將“三件套”當作寶典,自行給孩子吃藥。
對此,王慧娟表示,“三件套”的確可以全覆蓋發燒、咳嗽、流涕的癥狀,但用藥不能簡單相加,一個固定的藥方,更無法適用于所有人,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臟器損傷。另外一方面,發燒咳嗽也不一定是支原體感染,盲目用藥可能沒有效果。
據北京疾控中心監測顯示,肺炎支原體流行強度已降至兒童呼吸道傳染病第四位,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排名前三。
王荃表示,病毒仍然是主要的病原,而“三件套”中的阿奇霉素對其是無效的。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癥狀,可能是病毒感染,并不需要抗菌藥物。
相關鏈接
五招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
1.積極接種疫苗。目前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還是接種疫苗,通過接種新冠、流感、肺炎等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癥發生的風險,尤其是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兒童等重點人群應積極接種疫苗。
2. 科學佩戴口罩。如果前往環境密閉、人群密集的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就醫時,建議佩戴口罩,并且注意及時更換。
3.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另外像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手等公共設施,咳嗽或打噴嚏后,要洗手或者進行手部的清潔。
4.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營養、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
5. 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盡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如果確需出行,要注意佩戴好口罩,以防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
針對當前支原體肺炎和流感發病比較多,群眾比較關心的調理飲食防控疾病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表示,可以加強生病期間的食養調理,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選擇簡單適宜的食養方法。對癥進行食養,能起到緩解癥狀、促進康復的作用,千萬不可盲目相信沒有驗證的所謂偏方、經驗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