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重要“國事”,做好家庭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7月2日,廬陽區首批“廬小家”校家社共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新華書店安徽圖書城舉行,逍遙津街道轄區內的呂媽媽眼科義診、書蟲姐姐讀書會、廬陽媽媽智囊團、快樂少年跑團等首批10個校家社共育項目現場正式發布授牌。合肥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沈勤,市婦兒工委辦主任汪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會長宋冠飛,廬陽區關工委、團委、婦聯、教體局和逍遙津街道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活動中,逍遙津街道婦聯發布“廬小家”校家社共育基地10個項目,分別是:省立醫院與南門小學聯合舉辦的“呂媽媽眼科義診”、安徽省圖書城店“書蟲姐姐故事會”、安徽省徽京劇院“梨園劇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黃梅戲劇行”、安徽省農博館“探館研學”、廬陽厚植社會實踐中心“廬陽媽媽智囊團”、四牌樓社區“快樂少年跑團”、合肥市南門小學“小葵花記者站”、安徽省政府機關幼兒園“園社護幼‘育’見美好”、安徽皖嫂家政“家政小能手”。
校家社共建基地將成為對接學校、家庭、社會資源的橋梁,在促進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和社區服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推進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
逍遙津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廬小家”校家社共育基地成立以后,將全面加強校家社合作,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互助,推進校家社共育體系化規范化建設,在家庭教育咨詢、兒童和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培育等方面開展豐富多樣的服務,把科學的家教理念推廣到千家萬戶,助力轄區每一個家庭和睦幸福,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據悉,近年來,逍遙津街道積極探索校家社共育新路徑,通過鏈接轄區優質資源,為轄區青少年營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環境。在校家社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廬陽媽媽智囊團、呂媽媽眼科義診、南小小葵花記者團、快樂少年跑團、書蟲姐姐讀書會、詩詞大會等項目自開辦以來就受到青少年家庭的持續歡迎,已形成了常態化的項目品牌模式,為青少年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和豐富的社會體驗。
廬陽媽媽智囊團
這支成立于2019年的志愿者團隊,是由一群孩子已經考上大學的智慧爸媽們組成,從采寫家庭教育真實故事開始,到立足社區開展智慧爸媽聊天會、名師進社區、小夫子論語親子誦讀會等原創性系列活動,幾年來,線上建立近千人家長交流群,線下開展親子活動40余場,千余人參與。
呂媽媽眼科義診
中科大附一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眼科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呂華毅,扎根眼科臨床工作20年,熟練掌握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激光近視手術,做為社區的一名愛心媽媽,從今年4月起,每周五只要不出差,就面向社區兒童和青少年開展眼科義診、我是小醫生科普體驗等公益活動,目前已有百余名孩子受益。
南門小學小葵花記者站
攜手《合肥晚報老城新聞》,通過帶領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指導寫作、投稿發表等方式,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社會、關心他人、表達自己,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成立至今,孩子們走進省博物館、李鴻章故居、三孝口先鋒悅書房、皖嫂家政、省立醫院等地開展研學活動,寫真事,抒真情,用一次次的精彩書寫,記錄著自己的成才、成長。活動參與百余人次。
快樂少年跑團
四牌樓社區通過招募有專業技能的居民家長志愿者,用科學的配速與方法指導孩子正確跑步,發揮跑團孩子影響孩子、家長陪同孩子的優勢,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律自強的意識,每天早上發起跑步接龍,每周六組織到省體育場開展專業訓練,目前吸引300余名孩子加入跑團、常態化參與活動。
書蟲姐姐讀書會、詩詞大會
泡在圖書城里,是轄區不少孩子的一種周末生活方式。每周日下午4點,安徽省圖書城品牌欄目“書蟲姐姐故事會”都會為小朋友們帶來精彩的繪本故事、好玩的創意手工、有趣的互動體驗等項目,結合不同的傳統佳節,共同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點單位,通過“詩詞大會”將詩詞等文化傳統藝術向更深、更廣的泛圍推廣,讓更多讀者朋友愛上詩詞閱讀,在參與賽事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感受詩詞的魅力,傳承國學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