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喬虹
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婦女權益狀況反映了一個國家人權保障的整體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婦女權益系統納入法律法規,上升為國家意志,內化為社會行為規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婦女事業發展,婦女權益保障取得歷史性成就,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亮點和特色,書寫下了中國婦女人權保障的光輝篇章。
“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
——習近平
“哇……”伴隨著響亮有力的啼哭聲,一個新生命順利降生。就在今年國慶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10月8日傍晚,一位新冠肺炎確診孕婦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順利分娩一名新生兒,母嬰平安,嬰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孕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生命至上”的人權價值愈加彰顯——
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全力暢通搶救生命的“綠色通道”,制定各項流程及應急預案,嚴格按照要求,啟動多學科會診,實行“一人一策”,竭盡全力保障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和健康。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婦女兒童健康為中心,以生命全周期、服務全過程、健康全方位為出發點,以努力滿足廣大婦女兒童的健康需求為落腳點,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和服務鏈條,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啟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連續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劃等,如期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和中國婦女發展規劃綱要、婦幼健康各項目標,婦女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世界衛生組織將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等作為衡量一個國家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數據顯示,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突破80歲,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2021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已下降至16.1/10萬,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婦女常見病篩查率為86.6%,比2010年提高25.4個百分點,被評定為“全球十個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之一”。
如果說生存是一切人權的基礎,那么貧窮就是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據不完全統計,在建檔立卡貧困婦女中,因病致貧占比40%以上。
“曾經,我是一名癌癥患者,是一個貧困戶,是‘兩癌’免費篩查及時發現了我的病,是醫保政策+‘兩癌’救助專項基金幫我完成了治療,是精準扶貧、對口扶貧的政策助我擺脫了貧困。黨和政府以及婦聯組織的關心和幫扶,讓我現在不僅有了健康生活,還帶領全家一道走上了富裕路,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滿臉笑意的貴州省習水縣大坡鎮村民李曉蕾,是健康扶貧的直接受益者,也是脫貧攻堅的參與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戰略謀劃時統籌全體人民共同利益和婦女群體特殊利益,把婦女脫貧發展納入黨治國理政總體框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納入國家精準扶貧戰略,出臺一系列扶持婦女脫貧的政策和舉措,為貧困婦女脫貧致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李曉蕾個人生活巨變的背后,是我國婦女扶貧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生動寫照。截至2020年底,在我國9899萬農村脫貧人口中,婦女約占一半。
消除婦女貧困,不僅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發展離不開婦女,發展要惠及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人民”
——習近平
“如果當時沒有外界的幫助,你的人生會怎樣?”
“90后”李永花不假思索地回答:“輟學,然后到了年紀嫁人。”——曾經,這對于貧困山區的女童來說,就近乎于標準答案。
李永花無疑是幸運的。她在“春蕾計劃”的資助下,通過讀書走出了大山,徹底改變了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關心下,在“春蕾計劃”促進女童教育特使彭麗媛的親力親為和有力推動下,“春蕾計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關愛幫扶工作,共計176萬人次“春蕾女童”受到資助,13.34萬人次“春蕾女童”接受了一對一陪伴服務和個性化心理疏導。
一朵花兒的綻放,可以見證春天的絢麗;一滴水珠的軌跡,可以折射江河的奔騰。
“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婦女權益,靠發展改善婦女民生,實現婦女事業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發展促人權,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包括婦女在內的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跨越,廣大婦女在新時代享有更加平等、更高質量的受教育機會——
十年來,我國婦女受教育水平持續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性別差距基本消除,小學學齡女童基本實現應上盡上,普通高中、成人本專科、普通本專科、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均超過男生;廣大婦女學習主動性自覺性進一步增強,通過教育獲得更多成長成才的機會。
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廣大婦女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
全力支持婦女充分參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全社會就業人員中女性比重保持在四成以上,全國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約45.8%,互聯網領域創業者中女性達55%,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中女性數量日漸增多,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得到依法保障,實現了“證上有名、名下有權”,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
平等參保、平等享受待遇,廣大婦女的美好生活更有保障——
我國基本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2020年參加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婦女分別為1.03億、6.5億、4.7億、9207.2萬、1.03億人,人數都大幅增加,女職工勞動保護得到大力加強。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廣大婦女參與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廣泛深入——
“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得知自己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浙江省杭州供電公司濱江供電分公司服務拓展班班長徐川子的回答道出的是所有二十大女代表的心聲。
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女黨員619名,比十九屆提高2.8個百分點,她們的背后,是全國2843.1萬名女黨員,截至2021年底,女黨員占比與2012年底相比提高5.6個百分點。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女代表和全國政協女委員占比分別為24.9%、20.4%,均達歷史最高;在今年6月底完成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中,婦女代表比例實現了雙提升,比上屆分別上升3.23和4.34個百分點;2022年全國村“兩委”換屆后,村班子中婦女占28.1%,較上屆提高7.1個百分點;企業職工董事、職工監事、職工代表大會中女性占比也超過或接近三分之一。越來越多的婦女熱情參與社區服務、生態保護、文化傳播、公益慈善等社會事務。
促進公平正義,婦女權益法治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已建立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全面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律體系,先后制定實施了3個周期的婦女、兒童發展綱要,性侵、虐待未成年人、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行為得到有力懲處。保障婦女權益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納入全民普法規劃,貫穿于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鏈條、全過程。
社會和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性別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溫馨舒適的環境、私密整潔的空間,公共場所新建的母嬰室讓二孩寶媽陳景紅再也不用像帶大寶時那樣為出門發愁了。小小母嬰室,折射的是全社會關心關愛婦女的濃厚氛圍。
推進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城鄉社區、進家庭,平等和睦文明的新時代家庭關系普遍建立,夫妻共同決策家庭事務漸成風尚。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顯示,八成左右被訪者知曉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繼承法,知道有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比例為85.3%,認同“男人應該兼顧家庭和工作”的比例為93.3%,家庭重大事務決策由夫妻共同商量的占八成以上。
從“廁所革命”到垃圾分類,從實施河湖長制到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通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生態惡化、防治環境污染,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廣大婦女擁有了更蔚藍的天空、清新空氣、干凈水源、健康飲食。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習近平
“我們通過勞動實現人生理想、創造幸福生活,這有錯嗎?!”面對美西方一些人說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的謠言,10月4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1屆會議上,來自新疆中泰化學阜康能源有限公司的女工阿米娜·吾布力大聲地反問。
就在5年前,吾布力還是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斯也克鄉一個普通的農民。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通過招工走進工廠,公司同她簽訂了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依靠勤勞的雙手,吾布力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技術。因表現突出,她被公司評為“進步之星”“模范務工人員”,現在每月工資5000多元,吾布力在城里買了房子,還經常資助父母,全家生活越來越好。
從普通農民到產業工人、生活從貧窮到富裕……看到自己的夢想逐漸變為現實,吾布力內心充滿了希望和力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業余時間她很愛讀書,吾布力想報考成人大學,通過學習成就更優秀的自己。她深信,她和其他所有中國女性一樣“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有效維護和保障各民族婦女合法權益,少數民族婦女的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婦女積極參與到經濟社會建設當中,各民族婦女姐妹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同樣是10月4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安華怡園養老照料中心,滿頭銀發的86歲李明麗老人正在為40多位“老伙伴”講述重陽節的由來……這是李明麗入住后的第一個重陽節,也是她口中“最開心、最熱鬧”的重陽節,養老中心專業的照料讓她感到踏實又舒心。
根據老年婦女的身體狀況和實際需求,從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在基層設立超過4萬個老年教育學習點到逐步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供給的加強讓老年婦女們既能健康地安度晚年、頤養天年,又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我想讓全世界的觀眾,看到我們中國殘疾女性的這種堅強!”面對鏡頭,中國姑娘于靜直言。在參加北京2022年冬殘奧冰球混合團體賽的7支球隊中,38歲的她是唯一一名女球員。賽場上,于靜不懼挑戰、奮勇拼搏的身影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小到大,于靜最愛說的話是“不要給自己設限”,而身為殘疾女性,她最深的感受就是“從未受限”。
一組數據顯示,2015—2019年,我國資助殘疾女童3萬余名,159.12萬名殘疾婦女接受就業培訓,178.96萬名殘疾婦女實現就業。2018—2019年,3.1萬殘疾婦女接受掃盲教育。我國政府特別重視殘疾婦女就業,為殘疾婦女創建“美麗工坊”,通過就業提升殘疾婦女的經濟地位,通過勞動讓她們過上美好而有尊嚴的生活。
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傾情關愛,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老年婦女、殘疾婦女群體權利;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使廣大婦女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直不懈的追求。
今天,面向初升的朝陽,我們將迎來新的歷史坐標,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婦女人權保障及整體人權保障水平必將邁向一個新的高度,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億萬中華兒女創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