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最近“松弛感”火了。打開手機和網絡,人人都在說“生活需要松弛感”。松弛感生活、松弛感戀愛、松弛感穿搭……一時間,“松弛感”仿佛成了一劑良藥。
從“內卷”到“躺平”到“精神內耗”再到現在的“松弛感”,我們從流行熱詞的軌跡可以發現,如今的年輕人正試圖從前人的生活、身邊的故事里提取出對世界的觀察,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節奏的生活方式。“松弛感”是對“內卷”的反抗,而相比“躺平”又有著積極的意義。總之,年輕人試圖嘗試在努力與躺平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從而為自己打造一個體面的人生。
如今,“松弛感”之所以成為“流行”稀缺,與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以及競爭壓力大有關。然而擁有“松弛感”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說“松弛感”是一種“和解”——與自己和解,與關系中的另一方和解,與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和解。“松弛感”不僅需要我們自我接納,更需要“允許一切發生”的勇氣以及積極應對生活的底氣。這是一個自我認知和成長的旅程。一旦擁有“松弛感”,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有“回家的感覺”。
其實,“家”并不僅僅是一個外在的地方,還是一種內在放松和接受的品質。“美就是成為你真實的樣子。成為本來的你,而且完全放松在自己里。”的確,女人一旦放松了,就舒展、綻放了。而放松做自己的女人,最美。
愿每個女人都能卸下“緊繃感”、擁抱“松弛感”,心存溫暖,向陽而生。